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旅游美食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苇园小米:好米是这样碾成的

    信息发布者:梅花傲雪是素颜
    2018-09-29 16:41:44    来源:聊城日报   转载

    从三十年来“长在深闺人未识”,到近三年来大步走向全国,乃至走出国门出口东南亚,冠县桑阿镇苇园村的“苇园小米”迅速端上大江南北的餐桌,并好评如潮。


    从自给自足到致富产业

    黄玉星是苇园村众多从事小米生产、加工、销售的一名农民,这段时间一直过着起早贪黑、没白没黑的日子,但他乐在其中,因为订单太多,他必须夜以继日地碾米、装箱、发货,唯恐耽误了客户,这些客户都是老主顾了,每年中秋节前,他们都会购买大量的苇园小米,一来自己食用,二来当节礼送给亲朋。

    “我今天刚给聊城的房先生发走60袋,还给西藏的客户发走30袋,今年共18000多斤小米,中秋节前都能卖完。”912日,他告诉记者。他们的小米不光卖的快,而且价格要比市面上的普通小米贵上一倍,“超市里的小米一般是三块多钱,我们的能卖到七块多,而到了深圳,能卖到十七块”。


    苇园小米的“走红”,能从另一方面得到体现。这个村的小米种植面积,2015年不足100亩,且多为自种自吃,偶尔走街串巷地卖,但不成规模;2016年,扩大到200亩,开始网上销售;2017年,迅速扩大到500亩,今年则达到了700亩。“到明年准能突破1000亩”,黄玉星信心十足。

    从小有名气到有口皆碑

    苇园村种小米有30多年的历史,这里的小米因色泽好、口感佳、黏度高而小有名气,之所以如此,除了土质和水质偏碱适合小米生长外,还有赖于他们至今保留的原始的生产、加工方法。

    72岁的黄汝香种了一辈子小米,对小米的脾性摸的很透。他说,谷子的收割应在八成熟时,如果过熟,色泽和口感都会变差,所以,他们至今仍使用人工掐尖的办法,与机械收割相比,这个方法尽管慢,但生产的谷粒的新鲜适口。而从加工环节来说,他们仍采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土磨,碾出的米尽可能保持原生态。黄汝香说,现在的大型加工厂,有大大小小十几道工序,加工出来的小米有模有样,就是在一次次的高温和反复的冲洗中破坏了它的本性,结果呢,中看不中吃,远不如这里的小米最本真、最接近大自然的味道。


    小米是很娇贵的物种,产量不高,还怕重茬,劳动强度也大,尽管如此,苇园村的群众并没有急于求成,还是按传统方法,用最“笨”的方式生产最原始的小米。黄玉星认为,近三年苇园小米迅速红遍大江南北,除了得益于网络销售,更主要的是人们的生产水平提高了,期望更好地融入自然、享受自然,而苇园小米恰恰做到了这一点。

    从各自为战到握指成拳

    尽管发展迅速,但苇园村村委会一班人也看到了发展之中的隐忧。村支书黄玉印认为,苇园小米离真正的大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:一是农民的思想还要解放,市场是无限大的,绝不能小富即安、小成即满,这里的群众迫切需要学会“十八般武艺”,做新型农民;二是要进一步树立品牌,扩大影响力,绝不能走“树牌子——毁牌子——再树牌子”的老路,品牌生金,从现在开始就要像爱护眼睛一样把这个品牌保护好;三是要抢抓机遇,通过建立合作社、统一育种、统一作业、统一销售等,把这一产业做大做强,增强抵抗市场风雨的能力,而不能各自为战,甚至互相压价等。


    现在,桑阿镇负责同志和村委会一班人已着手开展这些工作,一方面保护农民的积极性,一方面要合理引导,让他们的发展理念、经营模式、经济效益等迅速迈上新台阶。

    一碗金黄的小米粥,不仅是一道美食,更是一种记忆;不仅能养胃,更能养心。走进苇园村,我们不仅能看到一个产业的发展,更感受到一种回归自然的全新体验。


    朱海波

      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